項目地點:湖南省長沙市
總規劃面積:30.03平方公里
項目概述:
桃花溪北起黑糜峰南的石頭坡,南至撈刀河口,全長14.1公里,是開福區重要的水域保護資源,是全區乃至全市少有的優良生態資源。規劃范圍為桃花溪流域及沿岸約30.03平方公里的范圍。
為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開福區政府共同組織編制桃花溪流域概念規劃。該項目被列入長沙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重要項目。
項目亮點: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命運共同體理念,主要規劃了包括桃花溪流城生態治理、土地梳理、產業策劃等三方面的內容。
1.?水生態治理方法——生態防洪防枯為基礎、以流域生態環境改善為核心、以美化生態景觀為表現形式的綜合治理。
生態防洪防枯:以《防洪標準》為依據,確定不同區段的防洪標準,以現狀河道斷面為基礎,確定河道水位規劃,確定恰當的河道藍線和綠線保護范圍,并針對季節性河流確定防枯工程及水源維系措施。
水污染綜合治理:結合流域內現狀污染,通過城鎮、農村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底泥污染治理、濕地生態修復等工程技術措施達到污染治理的效果。
景觀建設與打造:實現水安全、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挖掘當地景觀特色,因地制宜的打造核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景觀體系。
1.1.水生態治理具體方法
1)結合現狀河道,建立生態廊道系統,為河道建立安全的涵養綠帶。
2)恢復河道自然岸線,設置生態堤岸,增強河道自凈能力。
3)依托河道設置濕地凈化區,攔截城市雨污,保證河道水質。
4)建立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5)豐富河道植被群落,營造生境空間。
2.?土地情況梳理——對土地利用現狀情況、權屬情況、規劃情況進行三者疊加,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及文化景點策劃,梳理水系及考慮產城配套,局部調整用地性質。
3.?產業布局策劃——在新生態文旅時代背景下,形成人、城、水、綠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旅"特色產業,打造“生態文旅+” 五大產業板塊,即生態文旅+新康養、生態文旅+新科技、生態文旅+新居住、生態文旅+新商貿、生態文旅+新文創。
文化景觀打造——結合開福區福文化,重構桃花溪的生態系統,沿溪以綠道的方式組織內部流線,打造桃花溪八景,以景點串聯功能區,銜接周邊場地互相帶動,構建新型城市都市休閑新空間。
項目價值:
本次桃花溪流城總體概念規劃以“生態優先”為原則,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將為大城北生態宜居和產業持續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將進一步激發城北經濟社會活力,滿足城鄉統籌的發展需求。
本規劃編制完成后,對下層次控規編制具有指導意義。片區范圍內關公湖片區已完成控規修改及詳細設計,并開始進行土地出讓;桃花溪流域部分河段已編制相關規劃并進行水系生態修復及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程。